舍本逐末这条成语,意思是说抛弃根本,追求枝节,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,而只抓细微末节。
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,工商为末,所以“舍本逐末”就是放弃耕读,从事工商的意思。
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。
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后来用视微末小节。
舍本逐末的意思是又说弃本逐末。
放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
形容轻重倒置。
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
“铸钱采铜…弃本逐末。
”
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。
舍本逐末是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。
舍本逐末一词偏重于这种错误行为的过程本身。
而本末倒置偏重于其结果。
舍本逐末原指弃农而从事工商,后泛指放弃根本,放弃主要部分,而追求次要的,注重一些没有必要的枝节,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,而在枝节上下功夫。
忘本逐末的意思是追求细枝末节,忘记了事物的根本,也就是主要部分。
二者一个是舍一个是忘,一个是放弃一个是忘记。
答: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指忽略了根本要点,而只抓住些无所谓的细端末节。
现在多用来比喻做事不抓住要点,而只在乎一些无用的问题,本末倒置。
本词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
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
”文中的“舍本而事末”的意思就是舍弃根本而在乎末节,与“舍本逐末”同义。